易读性这一概念,简而言之,即是指文字“是否易于阅读”。从人体工学的角度出发,当我们的眼睛接触到易于阅读的字体时,视觉的移动会显得极为一致且流畅。这些字体本身往往秉持着极简的设计理念,摒弃了繁复花哨的风格元素,从而营造出一种近乎于“隐形”的阅读体验。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,我们的眼睛几乎能够忘却字体的存在,全心全意地沉浸在文字所传达的信息之中,极大地降低了阅读时的干扰与负担。
最为常见的思源黑体等现代字体往往会在中英文混排时兼顾两者,减少英文的X-height与中文的字面框高度的差值,井使小写字母与中文的字面框几乎处于同一水平水平线上,使阅读体验更加流畅协调。
传统上,中文字体的设计往往未充分兼顾中英混排的需求,即主要聚焦于中文字体的设计,而忽视了拉丁字体的考量。然而,在诸多实际应用场景中,中文常常需要与多种外文混合排版。因此,我们常常不得不退而求其次,选择一套风格上能够与中文相协调的拉丁字体。但遗憾的是,这些拉丁字体在与中文字体搭配时,往往会因为大小比例的不协调,而破坏整体视觉的平衡感。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排版的美观性,也限制了字体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。
在上述示例中,用相同字号的标楷体与Baskerville字体进行混搭。尽管两者均古典风格,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,这样的组合在阅读时会造成视觉上的失衡。原因在于,拉丁字母与中文字符在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,这种差异导致了视觉上的跳跃感。在长篇阅读的情境下,这种不适感会愈发明显,成为干扰阅读流畅性的重要因素。
因此,在通用设计字型的设计过程中,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跨字体搭配的情况。特别是在设计拉丁字体时,需要精心调整其比例,使之与中文字体更为接近。唯有如此,才能确保整篇文章在视觉上的连贯性和平衡感,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的舒适度和效率。
该文章由造字侠联盟整理发布